传 真:010-80539031
E-mail:tianheyurun@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漷兴四街2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最低价中标为什么难以除根? 发布日期:2018-7-19 9:40:38  来源:转自知缆堂原创:大饼  浏览次数:1392

最低价中标为什么难以除根?为什么一定要废除?这几位说出了实情! 去年7月,财政部印发财政部令87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该《办法》提出: 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投标人的报价,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应当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 该办法已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87号令要求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报价提供说明或证明其合理性,势必对最低价中标的现象带来一定遏制,“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现象有望得到改善。 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明显的改善,大部分招标依然采用最低价中标机制,为什么“最低价中标”能这么顽固的存在呢?它对企业会造成什么危害? 担心“说不清”“犯错误”,规避“履职风险”,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倾向于“最低价中标”的重要原因。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王平: “大家都痛恨‘最低价中标’,可是产业链上每一环都在搞‘最低价中标’,因为你不搞低价,审计可能会审你!现在大力反腐,谁敢采购高质但高价的?虽说这完全是两回事,但别人都是‘最低价中标’,就怕咱有时候说不清啊。” “招标法明明要求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为啥会有人亏本竞标?因为没有人去核算合理成本。” 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经理 张智: 尽管现在政府采购只重视价格有客观原因,即产品质量只有使用起来才能检验,但更重要的还是“招标方普遍认为,价格低不犯错误”。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严昌龙: 很多产品,例如电缆的质量检验检测并不难,但像奥凯这样的劣质产品却能拿到质量监管部门的合格报告,说明有关部门质量监管还有漏洞,执法力度还不够。 “无论哪种评标方法,送检和抽检必须严格执法,市场的公正和监督不能缺位,否则就会劣币驱逐良币。自从奥凯电缆出事后,质监部门加大了抽检力度,我们周围很多不合规的小企业马上就关门了。” 我国普遍采用“最低价中标”,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招标方对招标产品性能并不了解,只能谈价格。“我们竞标一些国外或外资企业的项目,招标方会对产品原材料配比、产品结构等进行详尽要求,甚至根据你的设计图进行议价,优质优价,而国内这样的招标很少。” ▲随手点一点广告,也是支持原创作者的一种方式 我国很多行业,深受最低价中标机制的危害,比如建筑、电缆...下面几位企业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夏亚芳: “中国人常强调价廉物美。其实,中国制造到了现阶段,更应强调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的产品,投入那么多,怎么可能是低价的呢?要强调优质优价,不要再延续‘最低价中标’的传统。”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何颉: “很多地方招标,原料一吨8000元,可项目中标价格居然只有六七千元,很多正规企业根本没办法做,结果是造假的胜利,做优的出局。”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小平: “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参与‘最低价中标’,但是现在市场环境被扰乱了,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恶性传导:不压价,中不了标;中了标,产品质量往往下降。” 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陈强: “最低价中标”很少考虑投标企业的产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技术水平如何。“我们曾去浙江竞标一个项目,招标方就要求是‘最低价中标’,根本不要求品质和运营。这样的招标制度,怎么能有转型升级?又如何鼓励企业投入创新?”

北京天合宇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4  京ICP备15008706号-1

 服务咨询电话:010-80581866  传真:010-80539031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北京汇智新源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